偶书二首 · 其一

浮云生远树,落日动江波。
坐对青山好,其如白发何?
寄诗凭问讯,沽酒借颜酡。
忽忆平时节,吴淞听棹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偶书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晚年自号“八岁”仙人,汉族人士,唐越州永兴县(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在文学方面,他以诗歌创作著称,尤以五言绝句最为出色,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2. 诗词原文及翻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 诗词赏析

  • 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诗的开篇“少小离家老大回”,简洁地勾勒出诗人年轻时离家求学,年老时才归故里的漫长岁月。这种对比强烈,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不舍,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
  • 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感慨。尽管乡音未变,但鬓发已白,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衰老。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自身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 生活气息浓郁,人情味浓厚: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和第四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里的孩子们对诗人的到来感到惊讶,甚至以为他是外来者。这一对比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家乡儿童之间的情感距离,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一种无奈和哀叹。
  • 艺术手法多样,含蓄隽永:全诗没有直接表达诗人的感慨和情感,而是通过景物和人物的描写,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贺知章的《偶书二首·其一》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