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台丁仲容

去年脚底生茧瘤,今年巾中华发稠。
读书不敢略字过,得酒岂徒成醉休?
关山杳杳绝飞鸟,江海凄凄无钓舟。
好风良夜那可已,思君时复一登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天台丁仲容》是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时间约在1324年左右。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放牛生活和与朋友丁仲容的对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是诸暨(今浙江省诸暨县)人,出身农家。幼时放牛,常偷入学舍听课,夜则去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成通儒。曾考进士,未成。性孤傲,鄙视权贵,终生隐居。
  • 王冕能诗善画,尤工墨梅,别具清新风格。他的诗自然质朴,不拘常格,多反映民间疾苦。有《竹斋集》。此外,他还有著名的《墨梅图题诗》,其中“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为千古传颂之句。
  1. 诗歌原文:《寄天台丁仲容》是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去年脚底生茧瘤,今年巾中华发稠。读书不敢略字过,得酒岂徒成醉休?关山杳杳绝飞鸟,江海凄凄无钓舟。好风良夜那可已,思君时复一登楼。《寄天台丁仲容》的创作背景是在王冕隐居期间与友人丁仲容的书信交流中。王冕在信中提到自己的生活琐事,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

  2. 诗歌鉴赏:《寄天台丁仲容》以其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远的内涵,展现了王冕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的“读书不敢略字过,得酒岂徒成醉休?”表达了诗人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尊重。而“好风良夜那可已,思君时复一登楼”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己的思念之情。

《寄天台丁仲容》不仅是王冕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冕的生活态度、艺术追求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