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红尘高没马,老禅方丈足清幽。
入门便觉气侯别,历耳似知天地秋。
不羡书生能作赋,却怜游子太多愁。
夜来树影飘零尽,明月无端生屋头。
听秋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听秋轩》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而非王冕的作品。《听秋轩》的原文展现了秋天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生于1336年,卒于1374年,祖籍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高启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在元朝末年曾隐居吴淞江青丘,自号青丘子,博览群书,工诗,尤精于史,是元明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之一。
《听秋轩》中的诗句“西涧秋声起,凉风助振号”,描绘了秋日西涧的清凉景象和秋风的悠扬声调,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而“数禽翻树里,万叶下亭皋”则生动地勾画出秋天树叶飘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此外,诗中还蕴含着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自然美景面前所感受到的心灵慰藉。
《听秋轩》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在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中,许多文人选择隐退山林,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高启的这首诗也体现了他对于这种生活态度的认同和追求。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高启的内心世界和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听秋轩》作为高启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不仅是高启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听秋轩》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启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