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秋夜雨。马悲草死桑干路,雁啼木落潇湘浦。
声声唤起故乡情,历历似与幽人语。初来未信鬼啾唧,坐久忽觉神凄楚。
一时感慨壮心轻,百斛蒲萄为谁举?山林岂无豪放士,江湖亦有饥寒旅。
凝愁拥鼻不成眠,檠孤焰短寒花吐。秋夜雨,秋夜雨。
今来古往愁无数,谪仙倦作夜郎行。杜陵苦为茅屋赋,只今村落屋已无。
岂但屋漏无乾处,凋馀老稚匍匐走。哭声不出泪如注,谁人知有此情苦?
秋夜雨,秋夜雨。赤县神州皆斥卤,长蛇封豕恣纵横。
麟凤龟龙失其所,耕夫钓叟意何如?梦入江南毛发竖,余生听惯本无事,今乃云何惨情绪。
排门四望云墨黑,纵有空言亦何补。秋夜雨,秋夜雨,何时住?
我愿扫开万里云,日月光明天尺五。
秋夜雨
介绍
《秋夜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卒于长安。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诗人。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广泛涉及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秋夜雨》就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佼佼者之一,这首诗充分展示了白居易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通过描绘秋天夜晚雨景来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法。全诗如下:
蟋蟀鸣叫:“蟋蟀暮啾啾”,以蟋蟀的鸣叫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调。蟋蟀的鸣叫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格外突出,使得整个夜晚显得更加深沉。
雨水打在屋檐上:“松檐半夜雨”,描绘了雨水在屋檐滴落的情景,通过声音和动作的结合,增强了场景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被雨水打扰的静谧。
风吹动窗帘:“风幌满床秋”,描述的是微风拂过窗帘,带动了整个房间的感觉,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息。这种描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传达了诗人对秋风的感受和内心的波动。
早晨的灯还未熄灭:“曙早灯犹在”,表达了清晨时分,虽然天色已亮,但灯仍然未熄,反映出诗人在深夜里未能入睡,直到晨光初照。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宁静夜晚的喜爱。
凉爽的床铺尚未收起:“凉初簟未收”,描述了床铺在清晨的清凉中尚未收起来,反映了诗人从梦中醒来时的舒适感受和对美好夜晚的留恋。
新的晴好天气:“新晴好天气”,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同时也预示着一天的好心情和新开始。这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谁陪伴老人出游:“谁伴老人游?”,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可能是在思考自己是否应该去外出游玩,也可能表达出对孤独的感慨或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秋夜雨》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雨景的诗,更是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和哲思的载体。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