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歌行次韵

先辈匣中三尺水,斩蛟曾入吴潭里。
提归未肯策奇勋,轩冕泥涂真戏耳。
鸡林削铁不足比,昆吾百炼安能齿。
淬花不滢鸊鹈膏,掉箾却敲鸾凤髓。
忆昔破敌如破竹,带霜飞渡桑干曲。
于今锈涩浑铅刀,不遇何异荆山玉。
惊雷夜作青龙哭,血痕冷剥苔花绿。
野人一见骇心目,到手抚摩看不足。
雪花皎皎明阑干,毛发凛凛肝胆寒。
老军敝将长慨叹,愿欲置诸武库间。
书生无用且挂壁,引杯时接殷勤欢。
天眼太高俗眼顽,锐锷宜许儿曹看。
先生有志不在此,出处每谈徐孺子。
清高厌觅万户侯,笑引江山归画史。
我来四十鬓已斑,学剑学书俱废弛。
五更闻鸡狂欲起,何事英雄心未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剑歌行次韵》是元代著名诗人王冕的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冕,字元章,号食中翁等,生于1287年,卒于1359年,浙江绍兴人。他是元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与黄公望、郑玉并称为“元四家”,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剑歌行次韵》不仅表现了他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情感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的内容及创作背景:

从内容上看,《剑歌行次韵》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个人情感体验,展示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战场的描绘,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痛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此外,作品中还有对自我价值的反思,通过对历史英雄和平凡人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从写作背景上来看,《剑歌行次韵》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元朝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代,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成为了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王冕作为元代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思。

从诗歌的形式上分析,《剑歌行次韵》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这种形式更加自由,能够充分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古体诗注重音律和格律,但同时也更注重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王冕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从文化影响方面看,《剑歌行次韵》不仅是王冕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在面对战争和冲突时,应该追求和平、反对暴力,倡导正义和善良。

《剑歌行次韵》是王冕的一首力作,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这首诗不仅是王冕个人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