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龙阳观冬至作

月魄光通四海,龙阳气满三田。一声雷动震山川。迸出飞光闪电。
法雨常加有道,慈云广布无边。此时方显太平年。遂我一生本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龙阳观冬至作》是元朝著名文学家尹志平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月魄光通四海,龙阳气满三田。
    一声雷动震山川。
    迸出飞光闪电。
    法雨常加有道,慈云广布无边。
    此时方显太平年。
    遂我一生本愿。

  2. 作者介绍

  • 尹志平(生卒年不详),元明之际道教全真道南宗五祖之一。
  • 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
  • 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号。
  1. 诗歌赏析
  • 诗歌通过描绘冬至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西江月·龙阳观冬至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和谐以及个人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 “月魄光通四海,龙阳气满三田。”这两句开篇即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冬至节气的自然景观。月光照耀四海,龙气充盈天地,象征着这个时节的祥和与神圣。
  • “一声雷动震山川。”接着诗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磅礴力量,同时也暗示着宇宙间的生生不息。
  • “迸出飞光闪电。”这里的飞光闪电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象征着宇宙能量的爆发和转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独到感悟。
  • “法雨常加有道,慈云广布无边。”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表达诗人对于天道、佛法的信仰和追求,认为这些高尚的精神境界如同法雨普降,慈云普照,为人们带来无尽的庇佑和恩泽。
  1. 创作背景
  • 尹志平在德兴龙阳观隐居期间,正值冬至佳节,他在此地观赏着自然景象,心中涌起了对道家哲学和宇宙法则的深入思考。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西江月·龙阳观冬至作》。
  • 这首诗不仅是尹志平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的产物。元朝时期,道教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真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关注和参与。尹志平作为这一流派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

《西江月·龙阳观冬至作》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美学价值也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品味。它不仅是尹志平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体现,更是整个元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