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示众

年深学道。虽未通灵神气好。学道年深。万景丛中无物侵。
同流听劝。薄利虚名深可远。听劝同流。放下诸缘宜速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示众》是元朝尹志平的作品,它展示了尹志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关于《减字木兰花·示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尹志平,金末及元代著名全真道士,祖籍河北沧州,宋时徙居莱州。生于1169年(金大定九年,宋乾道五年)。他生活在元朝初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意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
  1. 原文内容
  • “年深学道。虽未通灵神气好。学道年深。万景丛中无物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执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 “同流听劝。薄利虚名深可远。听劝同流。放下诸缘宜速修。”则反映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法,以及追求内心平和的愿望。
  1. 艺术特色
  • 《减字木兰花·示众》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快,用词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传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
  •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遵循平仄声调的规律,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 尹志平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1. 文学价值
  • 《减字木兰花·示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元代文学的特色,也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尹志平作为一位全真道教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道教文化的特点和社会风貌。
  1. 历史影响
  • 尽管《减字木兰花·示众》的创作年代已久,但它依然被后人传颂并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许多学者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文学艺术价值。
  • 在当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减字木兰花·示众》等古代文学作品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之一。

《减字木兰花·示众》不仅是尹志平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元代文化与宗教思想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