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岭

仪曹苦厌为山囚,雾障烟屏看未休。
行过白峰三十里,桐庐江上重回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峰岭》是元代王恽创作的七言绝句。《白峰岭》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而且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以下将详细介绍《白峰岭》:

  1. 作者简介:王恽(1227—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河南卫辉市人。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诗人和政治人物,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还有散文、辞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2. 诗歌原文:行过白峰三十里,桐庐江上重回头。仪曹苦厌为山囚,雾障烟屏看未休。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诗中“行过白峰三十里,桐庐江上重回头”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而“仪曹苦厌为山囚,雾障烟屏看未休”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3. 文学价值:王恽的《白峰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它还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作为元代诗歌的代表,它展示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和美学追求,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此外,这首诗也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被后世广泛认可和赞誉。

《白峰岭》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它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