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即事二首

阴阴槐幄幕闲庭,静似蓝田县事厅。
细草近缘春雨过,映阶侵户一时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堂即事二首》是元代诗人王恽的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夏日的景色和心境。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玉堂即事二首》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感慨国运之忧。王恽作为元代的重要文士之一,其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与时代变迁。在这首诗中,王恽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国家兴衰的个人感慨。
  2. 诗歌内容:《玉堂即事二首》中的前一首“日长上直玉堂庐,思入閒云待卷舒”,描绘了夏日里,王恽在官署的玉堂中,长时间值勤的情景。他想象着自己如同闲适的云朵,随时准备舒展开来,反映出他对工作的一种超脱态度,以及对于自由时间的向往。后一首“重为明时难再遇,等闲羞老蠹鱼书”,则表现了王恽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慨。他认为,在这个时代难得再有如此良机,他宁愿像被遗忘的书籍一样,不愿轻易地被世人所知晓。
  3. 艺术特色: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将时间比作云卷云舒,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同时,通过对蠹鱼书的比喻,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整体上,这两首诗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在欣赏这两首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元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文化氛围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思入闲云”和“等闲羞老蠹鱼书”,可以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3. 体会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他们对于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

王恽的《玉堂即事二首》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个人生命状态和社会环境深刻感悟的体现。通过对这两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的时代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