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石中朝,还不减、汾阳劝考。人尽道、今年相府,南衙春早。肘后不知金印大,书中渐觉群众疑少。问南枝、消息几多春,调羹了。
宝窦暖,香云袅。晴云霁,西山晓。见一星朝出,五云萦绕。汉日舒长铃阁静,雅歌声入江淮渺愿神尖、长对寿眉青,应难老。
满江红 · 为大丞相史公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为大丞相史公寿》是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王恽的作品之一。在这首词中,王恽以“柱石中朝”起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政治支柱的坚定信念。他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如汾阳劝考和金印大等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的忠诚。
王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是理解其诗词意义的重要维度。《满江红·为大丞相史公寿》创作于元世祖忽必烈、真金和成宗铁穆耳三代时期,当时正值蒙古帝国扩张与巩固的关键阶段,需要大量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作为支撑。王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深厚的学养、正直的品格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成为了元朝政府中的一员重要谏臣。
王恽的诗词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文化和政治风貌。通过他的诗词,人们能够窥见元代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以及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态度和思考。例如,他在作品中多次提及“南衙春早”、“汾阳劝考”等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容,也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王恽的《满江红·为大丞相史公寿》的赏析,可以发现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见证和时代记忆。它记录了一位文人在动荡年代中的抱负和理想,展现了元代文人群体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因此,研究这首词不仅有助于了解元代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