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福建官舍言怀

散材无用,空拥肿、岂是入时花样。白发苍颜官舍底,日把早衙来放。主治官书,隐忧民瘼,拟惬澄清望。简华霜在,顾予关甚得丧。
□□□□□□,藕丝能系,况忝为司长。后拥前呵非不欲,梦寐山林长往。不忆莼鲈,不怀松桂,只为身多恙。诸公垂顾,免教憔翠烟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酹江月·福建官舍言怀》是王恽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官场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思考与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散材无用,空拥肿、岂是入时花样。
    白发苍颜官舍底,日把早衙来放。
    主治官书,隐忧民瘼,*惬澄清望。
    简华霜在,顾予关甚得丧?藕丝能系,况忝为司长。
    后拥前呵非不欲,梦寐山林长往。
    不忆莼鲈,不怀松桂,祗为身多恙。
    诸公垂顾,免教憔翠烟瘴。

  2. 创作背景:王恽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出生于卫州汲县(今属河南),元世祖中统初被姚枢引荐至朝廷,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他的作品风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3. 诗词赏析

  • 内容解析:王恽在这首《酹江月》中抒发了他对当前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他认为自身虽拥有才能却不被重用,如同无用之物,无法实现其抱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来澄清天下。
  • 艺术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散材无用”暗示自己虽有才能但不被赏识;“后拥前呵”形容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但又不愿放弃。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社会影响:王恽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词作展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尽管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但他的作品依然能够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王恽的《酹江月·福建官舍言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词,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王恽的个人经历和创作风格,还可以从中窥见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