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 示门人

出离苦海,须要明修炼。渐渐灭尘情,默默神功斡旋。虚无造化,丹鼎紫芝香,金花结,玉泉流,全体神光满。
千灾不染,万病都消散。七窍总冲和,八脉飞升内院。九宫十地,六贼杳无形,三光显,二童传,一性无移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蓦山溪·示门人》是王处一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作于金朝,由王处一创作,表达了一种对修道生活的哲学理解及其修行的心得。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词:

  1. 作者生平
  • 王处一是金代著名的道士,被尊称为“玉阳真人”,号全阳子或华阳子,生于宁海(今山东牟平)。
  • 他与王重阳为师学道,后在昆崳山烟霞洞修行。
  1. 词作原文
    百行勿相违,常体三光不昧。天玄地妙,真慧撮灵明,亲益友,论长生,此理应无赛。太平逸乐,亘古真无坏。一粒化生珠,两道光明作对。人天法界,随处爇心香,超造化,越娑婆,稳赴瑶池会。

  2. 作品鉴赏

  • 整首词以“蓦山溪”作为标题,体现了词中蕴含的道教思想,即通过修炼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 词中的“百行勿相违”、“常体三光不昧”等句子,展现了修道者对宇宙自然法则的深刻领悟和尊重。
  • “一粒化生珠,两道光明作对”则描绘了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神秘状态。
  • “超造化,越娑婆,稳赴瑶池会”表达了通过修炼可以实现从现实世界到理想境界的转变。
  1. 艺术特色
  • 整首词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隐喻了修道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 词中的意象丰富,如“一粒化生珠”象征着修行者的修炼成果,而“两道光明作对”则暗示了内外兼修、心灵光明的追求。
  1. 历史影响
  • 王处一作为元代著名道士,其著作《云光集》《清真集》《西岳华山志》等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蓦山溪·示门人》作为其词作之一,也是研究道教文化及文人诗词的重要文献。

王处一的《蓦山溪·示门人》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道教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欣赏这首词,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哲学和修道理念。对于有兴趣了解道教文化和诗词艺术的朋友来说,这首词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