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选禅师

分经莲漏下,幽径石苔封。
却笑此时别,更于何日逢。
敲门思看竹,解榻爱听松。
明发孤舟去,江云千万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选禅师》是一首由元代诗人方行所作,表达了离别与重逢之情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方行,字无隅,号青原野人,又号紫阳山樵,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他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分经莲漏下,幽径石苔封。
    却笑此时别,更于何日逢。
    敲门思看竹,解榻爱听松。
    明发孤舟去,江云千万重。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歌中“分经莲漏下,幽径石苔封”两句通过莲漏和石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稍带凄凉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内心感受。
  • 情感表达:“却笑此时别,更于何日逢”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生活情趣:诗中的“敲门思看竹,解榻爱听松”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竹子的清逸和松树的坚韧成为了诗人理想生活的象征。
  • 哲理思考:“明发孤舟去,江云千万重”寓意着诗人即将离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留别选禅师》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情感与哲思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感受到诗歌在传达文化内涵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