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虚中外史煮石窝

仙人高隐五云边,煮石曾令夜不眠。
世上已闻餐玉法,山中休种采芝田。
丹炉药与青猿守,瀛海书从白鹤传。
歌罢洞庭明月里,只应微响落中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虚中外史煮石窝》是元代诗人方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从多方面对这首诗作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与影响: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方行是元末明初的诗人,字明敏,为方国珍之子。他顺帝至正间在江浙行中书省担任参知政事,并调任江西。方行襟度潇洒,善于谈论名理,酷爱读书,其作品有《东轩集》。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诗句原文:“仙人高隐五云边,煮石曾令夜不眠。世上已闻餐玉法,山中休种采芝田。”
  • 译文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隐居于五云之巅,通过煮石为食,展现了对仙人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世上已闻餐玉法”,意味着当时已经有人掌握了食用玉石的方法。“山中休种采芝田”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欲望的反思。
  1. 主题思想
  • 长生向往:诗中体现了对仙人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向往,这是古代文人普遍的心理寄托。
  • 自然敬畏:通过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陈虚中外史煮石窝》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如“五云”和“夜不眠”等,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格律严谨:整首诗的格律严谨,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律要求,读来朗朗上口。
  1. 文化价值
  • 历史反映: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 文学鉴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研习和鉴赏的对象。
  1. 现代影响
  • 学术研究:学者们经常将此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
  • 教育传承:在文学教育和传统诗词学习中,这首诗被视为经典的例证,被广泛引用和教授。

《陈虚中外史煮石窝》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折射出了元末明初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这首诗不仅值得欣赏,还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的窗口,以及他们的思想情感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