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三教一理

道曰金丹,儒曰太极,释曰玄珠。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休分别,那些儿妙处,无字称呼。
虚中状若蓬壶。寂静形忘一也无。问三教根宗,谷神不死,灵源澄彻,诚意如愚。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烁太虚。仙儒佛,派殊而理一,到底同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三教一理》是一首融合了道教、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元代词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沁园春·三教一理》是由元代诗人王玠所作,具体生卒年不详,字道渊,南昌修水(今属江西省)人,道士,擅长词曲。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及作者的具体生平资料并不明确,但作品本身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状况与文化氛围,尤其是当时对于宗教思想与哲学思考的交融。
  2. 词的主旨:王玠通过《沁园春·三教一理》表达了他对于三教共通之处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三教的根本在于“心存至德,性悟真如”,并指出它们原本同祖,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
  3.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王玠巧妙地利用象征手法,将“道”、“儒”、“释”的核心理念用“金丹”、“太极”、“玄珠”来代表。这样的写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同时也使得抽象的教义变得具象化,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4. 文化价值:《沁园春·三教一理》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体现了元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多样性以及人们对哲学和宗教的思考。通过对三教的共同性和共通之处的描绘,王玠呼吁人们超越教派的差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这对于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沁园春·三教一理》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元代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