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冤结今丹阳下山权与陆仙作伴

我行符水。公修药饵。一居山,一居廛市。两处崇真暗相洽,即非彼此。无为漏、共成不二。
扶风儒士。同为教旨。辟得正,上合天意。行满功成去蓬莱。却寻旧址。如今且、休言异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冤结·今丹阳下山权与陆仙作伴》是元代王哲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著名的道教诗人,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对修行生活的描绘。王哲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其内容也深刻反映了当时道教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2. 诗歌原文:《解冤结·今丹阳下山权与陆仙作伴》原文如下:“我行符水。公修药饵,一居山,一居廛市,两处崇真暗相洽,即非彼此。无为漏、共成不二。扶风儒士,同为教旨。辟得正,上合天意。行满功成去蓬莱,却寻旧址,如今且休言异寄。”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的心境和生活态度,通过“我行符水,公修药饵”等意象,展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和保持内心的清净。

  3. 诗歌鉴赏:王哲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我行符水”、“公修药饵”象征着修行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而“两处崇真暗相洽,即非彼此”则揭示了修行者在尘世与道场中的和谐共存。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修行者的精神状态,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追求。

《解冤结·今丹阳下山权与陆仙作伴》不仅是一首表达修行者心境的诗歌,也是对道教修炼生活方式的一种艺术展现。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他们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