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赤山岭

杖屦过山东,一重高一重。
云烟呈晚色,雨露洗秋容。
偃蹇石伏虎,连蜷木寓龙。
夜深横短笛,独宿最高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赤山岭》是宋朝诗人方一夔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赤山岭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独自登高时的心境,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独立于天地之间的豪情壮志。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杖屦过山东:描述了作者带着鞋子和拐杖穿过山东的场景。
  • 一重高一重:比喻山势连绵,层层叠叠。
  • 云烟呈晚色,雨露洗秋容:描绘了傍晚时分,云雾缭绕、雨水滋润的山岭景色。
  • 偃蹇石伏虎,连蜷木寓龙:以石头的弯曲像老虎、树木的蜿蜒像龙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岭的形态。
  • 夜深横短笛,独宿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登上山峰,吹着短笛,感受孤独与自由的情感。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通过对赤山岭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自然画卷。
  • 情感丰富: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 语言优美:诗句流畅,用词考究,既符合诗歌的形式要求,又富有音乐美感。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宿赤山岭》创作于宋朝时期。
  • 作者生平:方一夔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时代特点: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宿赤山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朝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以及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