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城十月交,万叶风萧槭。
林幄变浮红,水镜湛虚碧。
维时子吴子,驱车欲何适。
千里想莼羹,去作水乡客。
我非莼羹客,海峤有兄伯。
譬如鹍与鹏,形影困乖隔。
去乡三十载,如浮家泛宅。
相思不即见,岁岁累行役。
感此岁寒情,高歌慰离析。
看君乘长风,健翮搏水击。
送讲书吴友直过吴门省兄
介绍
送讲书吴友直过吴门省兄’ 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社交习俗。以下是该诗的全文:
”`
送讲书吴君直过吴门省兄
我友吴君直,少游吾家君之季弟也。自少好学,不事产业。其为人,温良敦厚,与人交以诚,故虽布衣之士,亦多推让与之者。
去年秋,予在越,与诸公宴于越台。吴君从旁行酒,因举酒属予曰:“子为文章,今海内无有如子者。”余方辞以不能,而君固请不已,乃举大白饮,且曰:“子他日名满天下,亦当如先生今日称誉乎?”予方悟前此所为文者非也。遂为赋《吴氏家训》一篇以赠之。
又明年春,予自越还杭,道过吴门。吴君来迎候甚久,及相见,则留予数月,使归治其业。于是出其所为文数百首,皆古文也,因示之。予读之,叹赏不置。盖其为文,得力于韩、曾、柳、欧者多矣,然犹能自成一家言,可谓善学者也已。
昔范文正公尝谓:“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卖珠者,取其粹美者磨琢刻镂,虽有雕琢饰彩之作,终有所失,况用功不及此者乎!”范文正公所谓“粹美”者,谓其质美而无疵病也;所谓“精金”者,谓其纯而不杂也。若夫“市之卖珠者”,则是人也,何足道哉!
予顷年学道于南岳,见一老叟,问其所学,云:“文章之道,无他异,但求其心之所欲言,吐而写之而已。”予当时颇疑其不然,以为必先有思然后可以言;今观吴君所作,信然。盖天下之理,莫不有穷,穷则必有变。穷者不变,未之有也;变者无穷,亦未之有也。唯变所适,适所安,则穷不至于不安,而变亦不至无穷。此理之常,不可不知也。
又按《易》卦有《巽》焉,《易》之言曰:“进退消长,不可得而闻也;变动不居,不可得而识也。”然则天地之间,物之变化,其可胜记哉!苟有志于斯道者,亦可以类而推矣。《易》又曰:“刚柔相摩而济。”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若夫文章,岂止于柔而不足乎?虽然,其要在于明理而已。
予观古之人君,所以能致治者,皆本诸天性,而文以发之者也。是以孔子作《春秋》,以正君臣之义;孟子序《诗》,以明贤圣之德;左氏传《史》,以著国家之治;太史公作《史记》,以纪一时之事。此数君者,皆能推明王道,以辅世宜民,非深于文者能为之乎?
然而后世之士,往往舍大方而务小节,弃大体而逐末流,是皆不思远患而贪目前之功者也。呜呼!可惧也夫!
故夫文者,岂特古人之糟粕、腐鼠之余哉?将使愚者得以开其蔽而通其蔽,使学者得以指其所渐而究其极焉。后之人其可不务乎!
以贻吴君,兼示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