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今年秋事晚,黄花不在重阳。天公留泛九霞觞。故教争十日,风露寿华堂。
豪杰如公谁得似,平生义胆刚肠。功名回首付诸郎。灵椿长不老,桑梓有余光。
临江仙 · 为宋太守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为宋太守寿》是元代诗人王旭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宋太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临江仙·为宋太守寿》是王旭在担任砀山县尹时所作,当时他应礼聘主持县学讲席。王旭与同县的王构、永年的王磐并称“三王”,他在至元、大德年间前后在世。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主题内容:《临江仙·为宋太守寿》主要表达了对宋太守的崇高敬意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黄花不在重阳”和“天公留泛九霞觞”,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作者对宋太守才华横溢、义胆刚肠的高度评价。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艺术特色:《临江仙·为宋太守寿》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如用典丰富,意蕴深远。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故教争十日,风露寿华堂”,这些用典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临江仙·为宋太守寿》不仅是一首表达敬仰与赞誉的诗歌,也是王旭文学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元代文学的特色和风格,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