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东篱晚兴

杳杳柴桑路,东篱对夕阳。
断虹初霁雨,新雁欲迎霜。
黄菊秋香老,乌纱雪鬓凉。
王弘人去远,目送楚峰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东篱晚兴》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田园的景象。以下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学价值:

  1. 作者简介
  • 叶颙:叶颙字伯恺,金华(今属浙江)人,元末隐居不出,自刻其诗曰《樵云独唱》。明洪武中举进士,官行人司副。
  1. 诗歌原文
  • 杳杳柴桑路,东篱对夕阳。
  • 断虹初霁雨,新雁欲迎霜。
  • 黄菊秋香老,乌纱雪鬓凉。
  • 王弘人去远,目送楚峰长。
  1. 诗歌意象
  • 柴桑路:暗示着孤独与寂寥,反映了诗人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状态。
  • 夕阳:象征着人生的黄昏,也预示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断虹新雁: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心境的转变,从繁忙转向平静。
  • 黄菊、乌纱: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自身衰老变化的感叹。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用典:通过使用“王弘人去远”这样的故事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使得诗歌更加生动而富有哲理。
  1. 主题思想
  • 隐逸思想:叶颙在诗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他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 人生感悟: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思考。
  1. 文化意义
  • 田园诗派:作为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九日东篱晚兴》展示了田园诗派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
  • 元代诗歌特色:叶颙的作品反映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内心感受和个性化表达。

《九日东篱晚兴》不仅是叶颙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元末明初诗歌创作的缩影,展现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