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衣巷陌图

千载乌衣巷,荒凉日易斜。
昔年丞相宅,今代野人家。
庭弛生枫树,阶芜长草花。
春风无主燕,夜雨为官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乌衣巷陌图》是元代诗人叶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现状。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第一联:“千载乌衣巷,荒凉日易斜。”
    这两句描述了乌衣巷的悠久历史和逐渐消逝的繁荣景象。乌衣巷是南京的一个著名地点,历史悠久,曾为王导、谢安等高官故居所在。诗句通过“千载”二字强调了乌衣巷悠久的历史,而“荒凉”则表达了它现在的状态——人烟稀少,荒废凄凉。
  • 第二联:“昔年丞相宅,今代野人家。”
    这里提到了乌衣巷曾经是丞相的府邸,而现在则是普通百姓的住所。这种变迁揭示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以及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改变。
  • 第三联:“庭弛生枫树,阶芜长草花。”
    这句诗描绘了乌衣巷中的景象,虽然环境依旧,但已经不复昔日的繁华。“庭弛”、“阶芜”和“长草花”等词汇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荒凉而又宁静的画面。
  • 第四联:“春风无主燕,夜雨为官蛙。”
    最后一句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燕子失去了春天的陪伴,青蛙在雨中显得孤独。这些自然元素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
  1. 诗人介绍
  • 叶颙,字伯恺,金华(今属浙江)人,元末隐居不出,自刻其诗曰《樵云独唱》。明洪武中举进士,官行人司副。后免官家居授徒。他的创作生涯虽短暂,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导致了政权的更迭,明朝的建立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风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叶颙通过诗歌记录了他眼中的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叶颙的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观变化,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刻感受。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回忆和对现实变迁的感叹。通过对乌衣巷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过去辉煌不再的感慨以及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关注。
  1. 文化价值
  • 《题乌衣巷陌图》不仅是叶颙个人文学创作的代表,也是研究元末明初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窗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题乌衣巷陌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情感,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