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酒边

予身无系缚,去住政如萍。
泉石闲堪玩,功名老不惊。
青山常入梦,紫绶不关情。
酒到频欢饮,杯空逐旋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酒边》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叶颙:叶颙(约公元1330年前后在世),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𩕢天民,金华府金华人。他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位诗人,隐居不出,直到明朝建立后,才举进士及第,担任行人司副等职。然而,他并未满足于世俗的成就,而是选择退隐,教授学生,过着一种超然的生活。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1. 诗歌内容
  • 去住如萍:诗的开头两句“予身无系缚,去住政如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认为,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像漂浮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没有任何束缚。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妥协,也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渴望。
  • 自然闲适:接下来的四句“泉石闲堪玩,功名老不惊。青山常入梦,紫绶不关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到的心灵慰藉。诗人在泉水旁、山石间找到了闲暇的乐趣,而对于那些功名利禄的追求,他已不再感到恐惧或执着。青山常伴在他的梦境中,而那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紫绶,却与他无关。
  • 饮酒欢聚:“酒到频欢饮,杯空逐旋营。”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场景。在酒精的催化下,他们频频举杯畅饮,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酒杯中旋转。这种饮酒的场景不仅是文人雅士的一种社交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在喧嚣尘世中难得的放松与自在。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叶颙在《春日酒边》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诗人在山水之间徜徉的身影,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惬意。
  • 意象丰富:诗人运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泉石”象征着清幽的自然之美,“青山”则代表着永恒的梦想和坚定的信念。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春日酒边》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反映。
  • 体现人生哲理:叶颙在这首诗中探讨了人生的真谛,通过对名利看淡、对自然亲近的态度,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些思考对于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春日酒边》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研究元末明初文学的重要资料。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良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