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湖山隐者

湖海无求放逸人,不将清梦出邱林。
喜吹异代秋风笛,解鼓空山夜月琴。
惊叹时危如有意,贪眠云暖又无心。
迩来踪迹难寻觅,高卧岑峦万叠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叶颙创作的《怀湖山隐者》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湖海隐者的深深怀念和对其超然生活态度的赞赏。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叶颙,字伯恺,金华(今属浙江)人,元末隐居不出,自刻其诗曰《樵云独唱》。后明洪武中举进士,官行人司副。但不久后因免官家居授徒,表明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教育。
  1. 诗歌原文
  • “湖海无求放逸人,不将清梦出邱林。”描绘了隐者在广阔的湖海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无需世俗的追求。
  • “喜吹异代秋风笛,解鼓空山夜月琴。”则反映了诗人对古代隐者吹奏异代之笛、弹拨空山之琴的羡慕之情。
  • “惊叹时危如有意,贪眠云暖又无心。”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动荡的忧虑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难以自拔的慵懒状态。
  • “迩来踪迹难寻觅,高卧岑峦万叠深。”表达了诗人对隐者行踪难以追寻的感叹,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渴望归隐的愿望。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湖海”与“秋笛”、“夜月”与“琴”的对比,生动地勾画了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湖海无求放逸人”与“不将清梦出邱林”,不仅体现了隐者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更彰显了他追求心灵自由与超然的境界。
  • 通过描述隐者的行为与情感反应,诗人传达出了对隐者的深深敬意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尤其是最后两句“迩来踪迹难寻觅,高卧岑峦万叠深”,不仅是对隐者高洁人格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叶颙的《怀湖山隐者》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它不仅揭示了隐者的超然生活方式,也反映出作者自身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