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来字韵

风倦长坡化雨来,洗空尘世弭天灾。
滂沱足使坤维溢,澒洞仍烦巽二催。
足下已深三尺水,耳边何止一声雷。
县官满贮丰年粟,广育山林茂异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和来字韵》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叶颙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与心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基本介绍:叶颙(约公元1296年—约公元1356年前后),元明之间金华府金华人。字景南,一字伯恺,自号云𩕢天民。在元末隐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诗,名《樵云独唱》。入明后,举进士,官行人司副。但后免官家居,授徒甚众。
  1. 诗歌原文
  • 风倦长坡化雨来,
  • 洗空尘世弭天灾。
  • 滂沱足使坤维溢,
  • 澒洞仍烦巽二催。
  • 足下已深三尺水,
  • 耳边何止一声雷。
  • 县官满贮丰年粟,
  • 广育山林茂异才。
  1. 诗歌主题
  • 社会关怀: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 自然与人生的交融:诗中既有大自然的力量,如风雨、洪水等,也有人与自然的互动,如“足下已深三尺水”和“耳边何止一声雷”,展现了自然界的强大与人的渺小感。
  • 政治寓意: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描述,间接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背景和政局变动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叶颙的诗歌语言朴实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景象转化为简练而深刻的诗句。
  • 结构布局:整首诗遵循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每个章节都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1. 历史价值
  • 文化研究:作为元末明初的重要文学作品,它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文人生活、思想状态以及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思想启示:《再和来字韵》不仅是一首诗,更是那个时代人们面对苦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它的出现,激励着后代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坚持理想。
  1. 现实意义
  • 文学欣赏: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文学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人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 教育启迪:通过学习古代诗人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现代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再和来字韵》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叶颙的高超技艺,也从侧面反映了元末明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