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兮倚闾,山空兮夕晖。
白云兮仿佛,游子兮其归。
草堂归来图二首
介绍
《草堂归来图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而非元代诗人叶颙的古诗。杜甫在诗中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倚靠在家门口,山中空旷的景色映衬着夕阳的余晖,远处的白云飘渺若隐若现,而游子归心切切,慈祥的亲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空荡荡的双眼。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家人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以下是对《草堂归来图二首》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府巩县人,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甫”。他的诗歌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著称,被后世尊为“诗圣”。
诗歌原文与解析:第一首《草堂归来图二首》中,叶颙写道:“鹤发兮倚闾,山空兮夕晖。白云兮髣髴,游子兮其归。” 描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倚靠在家门口,山中空旷的景色映衬着夕阳的余晖,远处的白云飘渺若隐若现。第二首则是:“游子归心切,慈亲望眼空。白云千里意,瘦策倚秋风。”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归心切切,慈祥的亲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空荡荡的双眼。
文学风格与影响:杜甫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草堂归来图二首》不仅是杜甫晚年作品的代表,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时光流逝的深切情感。
艺术特色:杜甫在《草堂归来图二首》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远行的人比作游子,将家乡比作草堂等,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深刻的内涵。同时,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善于通过简洁的词句表达复杂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杜甫生活在唐玄宗至代宗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现象频发。杜甫的诗歌记录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他的诗歌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草堂归来图二首》不仅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也是了解唐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和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