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牟大卿

自开黄叶径,城郭有山林。
老失相如璧,贫嗟靖节琴。
青天庭树在,白发镜尘深。
欲叩黄唐事,寥寥千载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牟大卿》是元代诗人任士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现实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生平:《访牟大卿》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经历是理解诗歌内涵的重要方面。任士林,字叔实,号松乡,出生于庆元鄞县,元代著名文学家。《访牟大卿》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作品。

  2. 诗歌内容:《访牟大卿》描绘了一幅秋日寻访古迹的画面,通过对比自然景物与个人境遇,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怀和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3. 艺术手法:诗歌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韵律工整,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对“自开黄叶径”等意象的描述,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古道旁,聆听岁月的声音。

  4. 主题思想:诗人借访古之行为,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代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如相如(即司马相如)和靖节先生的比拟,诗人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在这种冲突中个体情感的挣扎与无奈。

  5. 赏析与评论: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其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诗中流露出的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使得这首诗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

除了以上对《访牟大卿》的介绍外,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 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富有象征意义,如“青天庭树在”,可能寓意着诗人心中的希望和坚持;“白发镜尘深”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诗歌的表达方式简洁而内敛,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种朴素的风格恰恰体现了诗人追求真善美的理想主义精神。
  • 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任士林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能领略到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访牟大卿》不仅是任士林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更是元代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对人生的哲理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