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子行韵简周景远应奉

供奉平生酒,中郎绝代书。
自便青琐直,未放碧山居。
辈行人谁在?
行藏意自如。
丝纶须世掌,曾识典坟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任士林创作的《用子行韵简周景远应奉》是一首元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任士林(1253—1309),字叔实,号松乡,元代庆元鄞县人。《用子行韵简周景远应奉》是他作品中的一篇,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任士林自幼颖秀,六岁能文,诸子百家无不通览。他后在讲道会稽期间授徒钱塘,武宗至大初被荐授湖州安定书院山长。
  2. 作品原文:《用子行韵简周景远应奉》原文如下:“供奉平生酒,中郎绝代书。自便青琐直,未放碧山居。辈行人谁在?行藏意自如。丝纶须世掌,曾识典坟初。”。
  3.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任士林通过对周景远的诗歌应和,展现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4. 艺术特色:《用子行韵简周景远应奉》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精湛的语言运用,展现了元代诗歌的艺术特色。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境界,更在意境上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5. 社会影响:这首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元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用子行韵简周景远应奉》是任士林的一首诗作,通过对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艺术特色、创作背景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