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华亭访卫山斋

东浙青山少,西湖白发新。
渐多江海伴,更卜水云邻。
杨柳初笼雨,蒹葭欲剩春。
不愁成汗漫,天地有闲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游华亭访卫山斋》是元代诗人任士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任士林,元代人,字叔实,号松乡,出生于浙江庆元的鄞县。他自幼颖慧过人,六岁便能文,对诸子百家之学均有涉猎。任士林后讲道于会稽,并在钱塘传道授徒。至大初年,他因文才被荐至湖州安定书院,担任山长一职。
  1. 诗词原文
    东浙青山少,西湖白发新。
    渐多江海伴,更卜水云邻。
    杨柳初笼雨,蒹葭欲剩春。
    不愁成汗漫,天地有閒身。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任士林在这首诗中通过“东浙青山少,西湖白发新”两句,描绘了诗人身处的地理环境与自身状态,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同时,“渐多江海伴,更卜水云邻”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的愿望以及对山水间的向往之情。
  • 主题表达:“杨柳初笼雨,蒹葭欲剩春”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具体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平和感受。最后两句“不愁成汗漫,天地有閒身”,更是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享受自由的精神风貌。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客游华亭访卫山斋》的创作时期是元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文人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任士林选择以诗歌形式抒发自己的心情和志向,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精神追求。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如“东浙青山少,西湖白发新”)和拟人(如“杨柳初笼雨”)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 情感表达:任士林通过诗歌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客游华亭访卫山斋》不仅是任士林个人情感的体现,也是元代文人心态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研究元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