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玉潜用友人韵见寄

独怜鬓雪上蓬婆,未得逢君镜水波。
世上冬青高谊少,山中日录好诗多。
白云明月怀安石,细雨斜风老志和。
人事参商那有此,时劳相望意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唐玉潜用友人韵见寄》是元代诗人任士林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元朝时期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任士林(公元一二五三年至一三零九年),字叔实,号松乡,奉化人(一说四明)。生于宋理宗宝祐元年,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年五十七岁。
  • 文学成就:任士林著有《松乡文筑十卷》,其诗文作品受到后世的重视。他的《四库总目》收录了包括《中庸论语指要》在内的多种著作,流传至今。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独怜鬓雪上蓬婆,未得逢君镜水波。”
  • 诗句译文:“独自怜惜白发如雪的鬓发,未能遇见你像水面上的波纹。”
  • 诗句注释:“蓬婆”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植物,象征着高洁。“逢君”则表达了诗人期待与朋友相见的愿望。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们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 个人经历:任士林在会稽讲道并传授学术,后因其学识被荐举为安定书院山长,可见其学识深厚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友情体现:《和唐玉潜用友人韵见寄》中流露出的是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相互间的默契理解。
  1. 艺术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的情感,如“白云明月”和“细雨斜风”,使诗句意象生动,富有诗意。
  • 用词考究:诗中词汇选择考究,如“蓬婆”和“镜水波”等,都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精心打磨。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和唐玉潜用友人韵见寄》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了解元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之一。
  • 教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1. 现代应用
  • 文学欣赏:现代人可以通过这首诗来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 学术研究:学者们可以通过这首诗研究元代的文学特点、文化交流和社会状况。

《和唐玉潜用友人韵见寄》不仅是任士林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元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对于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阅读的对象,更是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