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叔方逸来邑走笔寄上

大醉云关后,归来水竹居。
由来百里路,难寄半行书。
水落南山直,天空白日虚。
思君慰幽独,高谊莫相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宗叔方逸来邑走笔寄上》是元末明初诗人危素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危素高洁的人格魅力,也展示了他在政治生涯中遭受的挫折与无奈。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危素,元末明初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为元至正间经筵检讨,后与宋濂同修《元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
  1. 诗歌原文
    大醉云关后,归来水竹居。
    由来百里路,难寄半行书。
    水落南山直,天空白日虚。
    思君慰幽独,高谊莫相疏。

  2.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以“大醉”开篇,形象地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归来水竹居”则透露出一种归隐的心态。
  • 在“由来百里路,难寄半行书”句中,诗人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自己无法传递深情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力感。
  • “水落南山直,天空白日虚”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绘来反衬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思念之情的深化。
  • 最后两句“思君慰幽独,高谊莫相疏”,则是诗人对于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深切期待。在这里,“高谊”指的是高尚的情谊,“莫相疏”则强调了朋友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历史背景
  • 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危素的生活充满了波澜。他在政治舞台上经历了起落,但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尊重与热爱,这也是他能够在诗坛留下痕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宗叔方逸来邑走笔寄上》的创作背景,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起伏,也映射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宗叔方逸来邑走笔寄上》不仅是危素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是研究危素及元明之交文学艺术的重要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