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渔父

世故重重厄网,生涯小小渔船。白鸥波底五湖天。别是秋光一片。
竹叶醅浮绿酽,桃花浪溃红鲜。醉乡日月武陵边。管甚陵迁谷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渔父》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而非白朴所作。该词通过描绘采石矶的景色和江行所见,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该词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辛弃疾在淳熙五年(1178年)由临安赴湖北任转运副使时,舟行江上经过采石矶,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2. 艺术特色:词中上片写江行所见,先写采石黄昏景色之美,再谓白鸥来往无心,人则与世无争。下片以酒喻人生,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感慨。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理念。
  3. 思想内容: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用白鸥来比喻自由自在的人,而用“选甚风波”来形容那些关心世事的人。这种对比体现了他对于与世无争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借江行的景致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关注。
  4. 文学影响:《西江月·渔父》作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辛弃疾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在元代,白朴也曾以《西江月·渔父》为题创作了一首词,虽然两词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和意境。

《西江月·渔父》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描写,辛弃疾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