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君遇退闲

鞅掌徒劳耳,人皆羡子闲。
惟甘寄市隐,勿苦忆家山。
街鼓晨眠稳,丹田夜气还。
萧然无一事,意已出区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梅君遇退闲》是宋代诗人牟巘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牟巘:牟巘,字献(一二二七~一三四),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原文节选:鞅掌徒劳耳,人皆羡子閒。惟甘寄市隐,勿苦忆家山。街鼓晨眠稳,丹田夜气还。萧然无一事,意已出区寰。
  • 诗意解析:牟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即远离尘嚣,享受简单宁静的生活。”鞅掌徒劳耳,人皆羡子閒”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忙碌生活的厌倦与向往;而”惟甘寄市隐,勿苦忆家山”则是表达他愿意放下名利,寻找一个幽静的角落来度过自己的余生。整首诗透露出的是一种超脱和淡然,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1. 作品影响及评价
  • 社会影响:《和梅君遇退闲》不仅体现了牟巘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在元代,这首诗被多次提及和赞美,可见其影响力之广泛。
  • 文化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审美的典范,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平衡点。

《和梅君遇退闲》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生活理想与哲学思考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