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知府

蜀有古爱直,公为令子孙。
驻原曾婉画,治狱辄平反。
槁落荣观尽,纡徐雅道存。
灵光洞劫火,德齿晚弥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杨知府》是一篇宋代诗人牟巘创作的古诗,诗中表达了对杨知府的哀悼和赞美。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牟巘(生卒年不详),字献甫,号东原,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书法家。他生活在北宋末年与南宋初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在宋元之际,牟巘的文学成就尤其突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诗词原文
    肮脏群飞外,康强七袠馀。
    耆年犹谨礼,细字每抄书。
    十载甘琳馆,三州奉板舆。
    挂冠天木可,双犊老康庐。

  3. 诗词内容:这首诗是一首悼亡之作,通过描述杨知府的生平和成就,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的“肮脏群飞外,康强七袠馀”展现了杨知府高洁的品格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耆年犹谨礼,细字每抄书”则赞美了他晚年依然保持着谦逊和勤学的态度。

  4. 艺术手法:牟巘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例如,“肮脏群飞外”用来形容杨知府的超然和独立;“康强七袠馀”则用来形容他的长寿和坚韧。此外,牟巘还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人物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文化价值:作为元代诗人,牟巘的《挽杨知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对于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通过对杨知府的缅怀和赞颂,牟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挽杨知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它不仅记录了杨知府的一生事迹,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高尚情操。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