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姚子敬简高司丞

西风小立对晴川,冷笑人间目圣颠。
使事端因荔枝出,归期休在菊花前。
平生漫说少陵老,终日谁陪上界仙。
应是杜中鸥与鹭,诗情比旧更依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姚子敬简高司丞》是宋代诗人牟巘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政治以及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西风小立对晴川,冷笑人间目圣颠。
    使事端因荔枝出,归期休在菊花前。
    平生漫说少陵老,终日谁陪上界仙。
    应是杜中鸥与鹭,诗情比旧更依然。

  2. 诗歌解读

  • 西风小立对晴川,冷笑人间目圣颠。 这句“西风小立对晴川”描绘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静静站在秋日晴朗的河边的场景,象征着诗人超脱尘世的姿态和心境。这里的“冷笑人间目圣颠”则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轻蔑和不满,认为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不过是盲目崇拜权力的俗人。
  • 使事端因荔枝出,归期休在菊花前。 “使事端因荔枝出”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政治事件或是社会风气的转变。而“归期休在菊花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归宿或理想的执着,即使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也坚守自己的初心。
  • 平生漫说少陵老,终日谁陪上界仙。 “平生漫说少陵老”,这里“少陵”可能是指杜甫,诗人自比杜甫,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深厚情感和对古典文学传统的尊重。而“终日谁陪上界仙”,则反映了诗人孤独感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 应是杜中鸥与鹭,诗情比旧更依然。 最后一句“应是杜中鸥与鹭”,通过对比现实中难以寻觅的知音,诗人转而想象那些如鸥鹭般的朋友,寄托了他对友谊和陪伴的渴望。“诗情比旧更依然”则表明诗人尽管历经沧桑,但诗歌的情感和才华却更加醇厚,不减当年。
  1. 诗歌背景
  • 宋元时期:该诗创作于宋朝末年到元朝初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墨客多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佳作。
  • 诗人生平:牟巘五,字文渊,号东山,南宋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故,包括战乱和官场的沉浮,这些都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
  • 时代特点:元代是一个政治多变、文化多元的时代,文人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们对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

《次姚子敬简高司丞》不仅是一篇艺术性很高的古诗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人生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