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沈公介石老仙

不贪富贵即神仙,茗碗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
喜有诗人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寄沈公介石老仙》是一首文学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体裁

《奉寄沈公介石老仙》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结构,而且在主题内容上也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情感。牟巘,字献之,号陵阳先生,是一位宋末元初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赞誉。

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作于宋末元初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而牟巘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潜心于诗词创作。《奉寄沈公介石老仙》便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作品。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它采用了七言律诗这一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结构严谨,节奏鲜明,能够有效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人在押韵方面选择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先韵,这种押韵方式既符合律诗的规则,又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从诗歌的主题内容来看,《奉寄沈公介石老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不贪富贵即神仙”、“茗椀香炉古易编”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赞美。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的方式,如“谁向急流能勇退”,表达了他对那些能够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纷扰的智者的敬佩之情。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奉寄沈公介石老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它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文人的思想风貌和社会风貌,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奉寄沈公介石老仙》作为一首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巧,而且在主题内容上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