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平陵图

鞅掌不可耐,壮士缚申卯。
驱驴古平陵,水木乐幽茂。
苦吟到斜日,危坐类持钓。
俗情见摆落,鹅雁极众口。
两曹第忍之,适满百乃报。
吾终不以此,而易彼升斗。
小裁鹤料案,官事竟未了。
斯人坐诗穷,咎在亏天巧。
有如发其幂,为谑岂不暴。
理宜得嫌憎,枵腹镇雷吼。
区区尤李氏,此颇天意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东野平陵图》是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幅画作:

  1. 作品简介:《题东野平陵图》作为元代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受到后世赞誉。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还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
  2. 作者介绍:赵孟頫,元代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和画家,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人。他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还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宠臣和翰林学士承旨。他的诗、书、画均有卓越成就,尤其擅长山水画和书法。
  3. 诗句原文:《题东野平陵图》中的“骑驴渺渺入荒城,积水空林坐自清”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中通过诗人骑着驴子缓缓进入荒凉之城的场景,以及在空旷的树林中坐着享受清新空气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内心的平和。
  4. 主题思想:赵孟頫在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闲适与自在。诗中提到“政使不容投劾去,也胜尘土负平生”,意指即便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价值,胜过一生为世俗所累。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超然和豁达。
  5. 艺术特点:在绘画方面,《题东野平陵图》所描绘的场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这幅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色彩运用,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致。赵孟頫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他在绘画上追求“清邃奇逸”,其画风独特,深受后世喜爱。
  6. 文化背景:牟巘是《题东野平陵图》的另一位作者,他的诗歌同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哲理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境遇有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超然态度。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人性中某种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7. 历史影响:《题东野平陵图》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学的风采,还反映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这首诗的流传,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绘画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题东野平陵图》不仅在视觉艺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文化层面上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它不仅是赵孟頫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元代文人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