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竹堂

家住西湖西,爱吟仍爱竹。
富贵岂不好,变灭如转烛。
一昨流落后,破垣竹犹绿。
往事何用访,得此良自足。
胡为被书误,弹冠向苕曲。
三年饭脱粟,不饱而况肉。
颇有青衿子,对之寻旧读。
时复吐佳句,家山如在目。
不知竹是伴,谁护苍玉束。
官满还滞留,欲归未可卜。
无钱买扁舟,迁居更勿促。
悠然谢此君,行止任迟速。
新年雨雪深,忽已归期告。
天公似有意,为尔开晴旭。
士固不可料,穷久理当复。
东风吹浩荡,万里奔鸿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洪竹堂》是元代诗人牟巘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牟巘,字献甫,一字献之,号陵阳先生,生于元代,是四川井研县人。他在理宗朝为官时因直言进谏被贾似道排挤而去职。
  2. 诗作原文:家住西湖西,爱吟仍爱竹。富贵岂不好,变灭如转烛。一昨流落后,破垣竹犹绿。往事何用访,得此良自足。胡为被书误,弹冠向苕曲。三年饭脱粟,不饱而况肉。颇有青衿子,对之寻旧读。时复吐佳句,家山如在目。不知竹是伴,谁护苍玉束。
  3. 诗歌解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家住西湖西,爱吟仍爱竹”描绘了诗人对家乡西湖及竹林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性格中的闲适与淡泊。接着,“富贵岂不好,变灭如转烛”通过对比富贵与无常的自然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超越。最后两句“胡为被书误,弹冠向苕曲。三年饭脱粟,不饱而况肉”透露了诗人因直言而遭受挫折,以及他清贫但内心富足的生活状态。整体上,诗篇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

《送洪竹堂》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诗歌,也是对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映。这首诗不仅让读者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使人们深思于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