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雨亭诗

翠树元无雨,空蒙暗湿衣。
林深迷远嶂,风卷杂晴晖。
岚润侵书几,阴凉拂钓矶。
苍云何处密,清晓傍檐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翠雨亭诗》是元代诗人郑元祐所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作者郑元祐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郑元祐:字明德,号尚左生,元代处州遂昌(今浙江丽水)人,迁钱塘。他年少时颖悟且刻苦学习,曾任平江儒学教授,后升任江浙儒学提举,最终在官场中去世。郑元祐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方面,以豪宕风格著称。他的诗作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上乘,被后人传颂。
  1. 诗作原文
  • 竹梧亭子翠珊珊,人在空濛烟雨间。
  • 春暮但闻莺百啭,秋阴每见鹤孤还。
  • 且看树顶遥峰碧,莫踏苔花滴露斑。
  • 如此林居不归去,高情谁与共萧闲?
  1. 诗作内容
  • 描写景象:诗中描绘了一幅空濛烟雨中的翠绿竹梧亭子画面。亭子周围环境宁静而幽美,给人以远离尘嚣的感觉。
  • 表达情感:诗人通过“人在空濛烟雨间”表达了自己身处自然环境之中的孤独感和沉思。
  • 哲理思考:最后两句“如此林居不归去,高情谁与共萧闲?”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情怀的坚守。

《翠雨亭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元代诗歌的韵味,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