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屏图诗

丈夫无奇才,虽显不足名。高山乏秀丽,兀立培塿形。
况乃画图间,两夺造化精。中堂素壁本虚静,谁令挥洒研丹青。
女娲五色不补天,神功鞭石来苍冥。驱山奔海入纨素,扶舆之气青荧荧。
赤城霞彩千峰明,洞庭湘浦云英英。风帆昼卷潇湘雨,黄苇堆滩插渔罟。
独木庄前野水流,夕阳川上攲桥渡。大峰倚天接天门,又如特立太华尊。
群山趋俯不敢动,山前星辰手可扪。我欲托身上山巅,丹梯百尺何由缘。
画兴欲来别有趣,颠毫醉墨飘如仙。山成却服九还丹,两腋清风飞上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水屏图诗》是元代诗人朱德润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朱德润,字泽民,元朝时期的睢阳人。他在文学、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画山水人物。他的工笔画风格独具一格,能够很好地表现山川的雄伟与秀美。朱德润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在仁宗延祐末年,他被推荐为应奉翰林文字,并兼任国史院编修。然而,英宗即位后,朱德润被派往镇守东儒学提举,之后他选择弃官归隐。

  2. 作品原文:《山水屏图诗》中的诗句“丈夫无奇才,虽显不足名”表达了作者对才能平庸之人的感慨,即使才华不突出,也难以在世留下名声。“高山乏秀丽,兀立培塿形”则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但缺乏灵动和美丽的形态。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中山水形象的向往。“况乃画图间,两夺造化精”进一步强调了画作中的自然之美,它们能够捕捉自然界的灵魂,仿佛具有生命一般。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朱德润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名画家和文人,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山水画作品,这些作品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在《山水屏图诗》中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同时,这首诗也可能是他在某种情感或心境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艺术以及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4. 艺术特色:朱德润的山水画风格独特,他的画作既有北方雄浑的气魄,也有南方细腻的韵味。在《山水屏图诗》中,他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笔墨勾勒出山川的轮廓,再用墨色渲染出山体的层次感。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画面既有宏大的视野,又有细致的观察,充分体现了画家的匠心独运。

  5. 文学价值:《山水屏图诗》不仅是朱德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元代山水画的重要代表。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元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也为后来的山水画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认识和追求,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山水屏图诗》是朱德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作出的杰作。它不仅展示了朱德润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