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流水似天台,仿佛三生到此来。
玉杵玄霜无处觅,金堂玉室为谁开。
沧州一夜生芳草,阴洞千年长绿苔。
何必诳人秦甲子,渔人只见两三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桃源流水似天台,仿佛三生到此来。
玉杵玄霜无处觅,金堂玉室为谁开。
沧州一夜生芳草,阴洞千年长绿苔。
何必诳人秦甲子,渔人只见两三回。
《阮子华所藏桃源图》是一首描绘仙境景象的元代古诗,由诗人成廷圭所作。这首诗以天台山的美景为喻,展现了桃源流水的宁静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之情。
诗的前两句“桃源流水似天台,彷佛三生到此来”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桃源的流水与天台山的美景相联系,形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意境,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宁静的世界。接下来的两句“玉杵玄霜无处觅,金堂玉室为谁开”则进一步丰富了这幅画卷的内容。这里的“玉杵玄霜”可能暗指仙家之物,而“金堂玉室为谁开”则表达了一种探寻和追问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好奇和向往,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质疑。
最后两句“沧州一夜生芳草,阴洞千年长绿苔”则是整首诗的高潮,也是对仙境的具象化描述。这里的“沧州一夜生芳草”可能是对仙境中自然景象的一种夸张表现,而“阴洞千年长绿苔”则进一步强化了仙境中的永恒和不变。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阮子华所藏桃源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展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元代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品味古代诗词之美的绝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