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头僧卓庵,我蹑飞履穷幽探。
麻姑又见海清浅,女娲不补天东南。
危枝如龙固矫矫,怪石似虎犹耽耽。
兴来提笔写狂语,此身只合栖云龛。
登狼山醉题僧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狼山醉题僧壁》是元朝诗人成廷圭的作品,全文如下:白狼山头僧卓庵,我蹑飞履穷幽探。麻姑又见海清浅,女娲不补天东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白狼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歌开篇“白狼山头僧卓庵,我蹑飞履穷幽探”展现了诗人对白狼山的初印象,用“白狼山头”点明了地理位置,并以“僧卓庵”形容山上的寺庙。这里,“我蹑飞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轻快的步伐,仿佛在飞翔中探寻未知的世界。诗人以“穷幽探”表达了自己探索自然深处、发现美的决心与勇气。
诗句“麻姑又见海清浅,女娲不补天东南”则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化了诗意。在这里,“麻姑”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女麻姑,她再次出现在海边,暗示着神秘与永恒;而“女娲补天”则是中国古代神话,意指伟大的女性神祇女娲为了挽救苍生的不幸,补天造人。这两个形象的结合,既表达了自然界的恒久不变,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
“危枝如龙固矫矫,怪石似虎犹耽耽”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奇景。诗人用“如龙”和“似虎”来比喻树木和岩石的姿态,形象生动,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这些景物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力量。
《登狼山醉题僧壁》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哲理,启示人们在面对自然和人生时的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