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惠隐住水月禅院

放船直到栖禅处,万顷湖心一径开。
绿树鸟惊风落果,碧潭龙去水生苔。
西岩尊宿传灯在,东海高僧杖锡来。
今夜月明清似水,太空无地着纤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智惠隐住水月禅院》是元代诗人成廷圭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元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接下来,将从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历史背景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这首诗的魅力。

从内容层面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幽远的山水景象。《送智惠隐住水月禅院》诗的原文如下: 放船直到栖禅处,万顷湖心一径开。 绿树鸟惊风落果,碧潭龙去水生苔。 西岩尊宿传灯在,东海高僧杖锡来。 今夜月明清似水,太空无地著纤埃。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面,同时也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从艺术特点来看,此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意境空间。首联“放船直到栖禅处,万顷湖心一径开”通过“放船”、“栖禅处”等关键词,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感。颔联“绿树鸟惊风落果,碧潭龙去水生苔”则运用了“绿树”、“鸟”、“风落果”、“碧潭”、“龙”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生机勃勃的画面。尾联“西岩尊宿传灯在,东海高僧杖锡来”则以禅宗文化为背景,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来看,《送智惠隐住水月禅院》创作于元代,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的感悟。成廷圭作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其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这一时代的审美倾向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送智惠隐住水月禅院》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禅宗文化的赞美之作,更是一个反映元代社会文化和审美倾向的重要文本。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欣赏,读者不仅能领略到诗歌本身的魅力,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