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海上积善庵水竹轩

水阁云廊深复深,开轩绿雾常阴阴。
凉宵濯足月在港,清昼读书风满林。
食笋也胜鱼肉味,截筒谁作凤凰吟。
清凉更在声尘外,夜夜海潮生妙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海上积善庵水竹轩》并非成廷圭的作品,而是关于焦山水晶庵看月的诗。这首诗由清人余京创作,描绘了夜晚在水晶庵观赏月亮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及介绍:

  1. 作者简介
  • 成廷圭,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元代诗人,生于芜城(今江苏南通),卒年七十余岁。他好读书,工诗,因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故有“居竹轩”之号。其作品收录于《居竹轩集》,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热爱。
  1. 诗句解读
  • “水阁云廊深复深”,描绘了一个深远的水阁与云廊,给人以深邃幽静之感。
  • “开轩绿雾常阴阴”,打开轩窗,四周被绿意盎然的薄雾所包围,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神秘的气氛。
  • “凉宵濯足月在港”,夜幕降临时,月光映照在江面上,让人联想到古人赏月的场景。
  • “清昼读书风满林”,白天读书时,阵阵清风拂过树林,为阅读增添了一份宁静与雅致。
  • “食笋也胜鱼肉味,截筒谁作凤凰吟”,比喻食物的味道胜过肉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食材的珍视与赞美。
  • “清凉更在声尘外,夜夜海潮生妙音”,海潮的声音似乎远离了世间的喧嚣,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1. 文化背景
  •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文学在当时极为繁荣。成廷圭作为元代的著名诗人,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1. 艺术特点
  •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寄题海上积善庵水竹轩》是一幅描绘山水之美、表达诗人情感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成廷圭个人生活经历的写照,也是元代诗歌文化的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