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宁方丈

霜树萧萧万叶丹,谁怜倦客尚江干。
性情每向诗中写,勋业何须镜里看。
万里江山秋月老,一天星斗夜光寒。
近来满目多荆棘,始信人间行路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天宁方丈》是元代著名诗人朱希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仕途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朱希晦在诗中通过描写霜树、万叶丹、万里江山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广阔的意境。这些意象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宁静的自然世界,也寓意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诗中的“谁怜倦客尚江干”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孤独与辛酸的感受。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厌倦尘世、仍坚持前行的游子,强调了自己在追求功名事业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这一主题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艰难曲折的深刻认识。

诗中的“性情每向诗中写,勋业何须镜里看”透露出诗人对艺术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性情和才华应该在诗歌中得到表达,而非通过功名利禄来衡量。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洞察。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独特见解。他提到“万里江山秋月老,一天星斗夜光寒”,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无情。这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类存在意义的追问。

诗中的“始信人间行路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直面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描绘人生路上的荆棘丛生,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们命运的关注。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展现了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勇气。

《寄天宁方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生活和人生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