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适庵李先生

九衢辙迹黄尘满,一隙驹阴白日过。
俗事绊人清兴少,山尊留客好怀多。
悬知李白偏能赋,却羡秦青最善歌。
自古荣名身外事,耕云只合老岩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适庵李先生》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元代诗人朱希晦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诗作于元代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李适庵的深情厚谊。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朱希晦是元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收录于各类古诗词集之中,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成就。
  2. 诗作原文:《寄适庵李先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九衢辙迹黄尘满,一隙驹尘白日过。俗事绊人清兴少。中年作恶不胜情,无复芳尊酒共倾。老我韶华如逝水,多君诗律似长城。江东千里暮云合,池上几回春草生。想见凭阑亦清绝,阴阴绿树有啼莺。
  3. 诗意解析:诗中的“中年作恶不胜情”表达了作者在中年后遭遇的种种困境和挫折,而“无复芳尊酒共倾”则描绘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老我韶华如逝水”意味着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青春已如流水般逝去。“多君诗律似长城”则是对友人诗歌风格的赞美,意指友人的诗作如同坚固的城墙,给人以力量和支撑。诗的最后一句“阴阴绿树有啼莺”,则带有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仿佛能听到鸟儿清脆的鸣叫声,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美好意境。
  4.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通过细腻的笔触,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通过对《寄适庵李先生》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诗人朱希晦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料,让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