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天则上人

老年衰病药相扶,岂有神仙碧玉壶。
睡起不知春雨过,半畦佳菊没榛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天则上人》是元代朱希晦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朱希晦,温州乐清人,是元末时期的一位诗人。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生活经历,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在顺帝至正末年间,朱希晦选择隐居于瑶山,与四明吴主一和萧台赵彦铭一同吟咏雁山,被誉为“雁山三老”。

  2. 诗歌原文
    老年衰病药相扶,岂有神仙碧玉壶。
    睡起不知春雨过,半畦佳菊没榛芜。

  3.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美的感慨。”老年衰病药相扶”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衰老的自然现象;”岂有神仙碧玉壶”暗示了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而“睡起不知春雨过”则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困顿之中,也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最后一句“半畦佳菊没榛芜”,则以自然之美来映衬人生的短暂,菊花虽美,终究会被草掩埋,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 艺术手法:朱希晦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例如,“半畦佳菊没榛芜”中的“佳菊”象征着人生中的美好事物,而“榛芜”则暗示着这些美好的消逝和被遗忘。此外,诗中的用字也极为讲究,如“扶”字传达了依赖药物的无力感,“碧玉壶”则是古代文人用以比喻高洁品格的意象,都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1. 写作背景:据《元史·朱希晦传》记载,朱希晦在明初被荐举入朝,但未能得到任用,最终因病去世。这段历史为理解他的诗歌提供了背景信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推崇。

《寄天则上人》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诗歌,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不仅能领略到朱希晦精湛的文学技艺,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