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驾观承天护圣寺

陪驾西郊外,遐观倦未还。
荷深七里泊,云近五华山。
境胜嗟来暮,官微愧不闲。
凭高歌夏谚,直拟重跻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驾观承天护圣寺》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宋褧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元代时期文人的生活与情感状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宋褧(约公元1295年—1340年前后在世),字显卿,号铁庵,又号铁笛道人,晚号水云散人。他是元代著名文人,与刘因、杨载、范椁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其诗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感慨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2. 原文内容:”陪驾西郊外,遐观倦未还。荷深七里泊,云近五华山。境胜嗟来暮,官微愧不闲。凭高歌夏谚,直拟重跻攀。”这首诗的原文如下:陪驾西郊外,遐观倦未还。荷深七里泊,云近五华山。境胜嗟来暮,官微愧不闲。凭高歌夏谚,直拟重跻攀。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己身份的反思。

  3. 作品鉴赏:宋褧的这首《从驾观承天护圣寺》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江南水乡画面。首两句通过对西郊外的陪驾场景进行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归自然,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愿望。

《从驾观承天护圣寺》不仅是宋褧个人的杰作,也是元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元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