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赋苑主事南野亭

女墙不隔凤城春,柳色危亭枕水滨。
夜墄松风吹几杖,晓阑花露湿衣巾。
西邻池馆存碑石,东里园林换主人。
得似夫君能旷达,百壶清酒日娱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赋苑主事南野亭》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宋褧,字显夫,元大都人,泰定元年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监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其一生虽历官多职,但以直言敢谏著称,累拜翰林待制兼经筵讲官,谥文清。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领域,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律诗。《追赋苑主事南野亭》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女墙不隔凤城春,柳色危亭枕水滨。
    夜墄松风吹几杖,晓阑花露湿衣巾。
    西邻池馆存碑石,东里园林换主人。
    得似夫君能旷达,百壶清酒日娱宾。
  • 翻译:女墙(指城墙上的矮墙)阻挡不了春天的气息进入京城,柳色浓郁的亭子坐落在水边。夜晚被松风轻拂,早晨被露水沾湿了衣服。西边邻家保留着古时的池馆,而园林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如果能得到像你这样心胸开阔的人陪伴饮酒,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1. 诗歌背景:宋褧在元朝担任过多个官职,其中不乏重要的职位,如秘书监校书郎和监察御史等。他在政治生涯中曾因敢于直言而被多次贬谪,最终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的身份退休。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退隐之际,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自己居所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宋褧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2. 艺术手法

  • 意境营造:《追赋苑主事南野亭》通过对南野亭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恬静优雅的氛围,体现了宋褧追求内心宁静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意象运用:“女墙不隔”象征着政治的束缚被无形的“春风”所化解,“柳色危亭枕水滨”则通过“柳”这一意象传达出季节更迭、岁月流转的感慨。
  • 语言精炼:整首诗歌用词精准,意境深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宋褧深厚的艺术功底。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元代文人的作品,《追赋苑主事南野亭》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元代文人生活和心态的窗口。
  • 艺术价值:该诗体现了宋褧在五言和七言律诗领域的高超技艺,对后世诗人具有借鉴意义。
  • 社会价值: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环境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宋褧的《追赋苑主事南野亭》不仅是其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也是元代文化风貌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