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州治后惠养亭留题

南直江城近可通,东连郢树暗无穷。
台高先得瀛洲月,地陕难乘阆苑风。
云射晴霞红烂熳,山经冻雨翠溟蒙。
惟馀蒙惠泉头路,犹在探奇梦寐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门州治后惠养亭留题》是元代诗人宋褧创作的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体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褧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宋褧(1294—1346),字显夫,元大都人。他是宋本的弟弟,泰定元年进士及第。宋褧在顺帝至元初历任监察御史和翰林待制等职,最终以翰林直学士的身份完成了其学术生涯。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了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多面才华。
  1. 作品原文
    南直江城近可通,东连郢树暗无穷。
    台高先得瀛洲月,地狭难乘阆苑风。
    云射晴霞红烂熳,山经冻雨翠溟濛。

  2. 诗意解读

  • 南直江城近可通,东连郢树暗无穷:此句描绘了荆门州地理位置的特点,既靠近江城,又连接着远方的树木,形象地勾勒出地理环境的特点。
  • 台高先得瀛洲月,地狭难乘阆苑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空间感受的细腻观察。“瀛洲月”暗示了月光如水般洒落的景致,而“阆苑风”则表达了难以捕捉的微妙风姿。
  • 云射晴霞红烂熳,山经冻雨翠溟蒙:此二句通过色彩与气象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美。云霞的绚烂与雨后的山色,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荆门州治后惠养亭留题》不仅是宋褧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分,更是元代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宋褧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