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王朝会大明宫,祝栗鱼蛮四海同。
至治元年调玉烛,和风甘雨看年丰。
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公元804年(唐宪宗贞元十年)写给友人周子良(字子善)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涉及了韩愈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首联“君从东都来,我自西州去”,描绘了两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的情景。东都即洛阳,西州即长安。诗人与友人分别于两地,各自过着不同的生活,这种距离感使得诗歌充满了离别的愁绪。
颔联“京国多故人,相知无路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因地域和身份差异而无法相见的现实。京国指的是京城,多故人则表明朋友众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与友人相见的无奈。
颈联“闻道欲来相问讯,幸为谢却殷勤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他听说友人即将到来,想要前去迎接,但又怕打扰到友人的行程。因此,他特意向那位殷勤的客人表示感谢,感谢他的好意。
尾联“不知何处堪投止,唯有青山伴白云”,则是诗人对自身现状的感慨。他不知道在哪里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住处,只能选择在青山之中、白云之下度过余生。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视的诗歌。它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无法相见的现实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韩愈作为一位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